工人日报-中工网记者 卢越
6月25日,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机关惩治毒品犯罪典型案例。这批案例是检察机关立足法律监督职能,依法严厉打击毒品犯罪,积极参与禁毒综合治理,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推动禁毒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典型。
发布会现场
最高人民检察院重大犯罪检察厅厅长元明介绍,这批案例体现新型毒品案件高发多发的特点。从检察机关办案情况看,传统毒品犯罪呈现下降趋势,新型毒品犯罪逆势上涨,特别是医用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替代滥用问题突出。个别医疗从业人员违反法律规定,导致部分医用麻精药品管理失控,流入非法渠道,不法分子将其作为传统毒品替代物滥用,相关案件数量增长较快。
“相较于传统毒品犯罪,新型毒品种类繁多、制作成本低,犯罪分子普遍采取‘互联网+物流寄递+电子支付’等非接触方式进行交易,隐蔽性更强,危害性更大。”元明说。
检察机关在办理毒品犯罪案件过程中,秉持全链条打击理念,始终坚持深挖彻查,特别是聚焦涉毒洗钱、包庇窝藏,以及毒品上下线、共同犯罪等关联犯罪,不断加大惩治力度。通过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,及时追捕追诉漏罪漏犯,助推毒品犯罪打击效果整体提升。特别是检察机关全面落实毒品犯罪“一案双查”机制,加大对洗钱犯罪的惩治力度,对犯罪分子实施毒品犯罪的同时又掩饰、隐瞒毒品犯罪所得及其收益,依法同步追究毒品犯罪和洗钱犯罪的刑事责任。
此外,检察机关秉持“在办案中监督、在监督中办案”理念,在毒品案件审查逮捕、审查起诉、出庭公诉以及刑事申诉等各诉讼阶段、全办案流程,全面加强法律监督。充分运用立案监督、追捕追诉等方式纠正遗漏犯罪,对裁判确有错误特别是量刑畸轻的案件,通过刑事抗诉予以纠正,切实提升打击成效。同时,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,强化“四大检察”融合履职,刑事检察与检察侦查、行政检察、刑事执行检察等部门密切配合,形成全方面、全领域法律监督的良好局面。
在深化毒品问题综合治理方面,完善与公安、法院等执法司法机关办理毒品案件的协作配合机制,实现机制共建、信息共享、办案互助,凝聚禁毒共识,推进毒品治理。针对毒品犯罪人员利用寄递行业监管漏洞运输毒品易发、多发的情况,持续督促物流寄递企业、寄递点、寄递人员严格遵守“实名收寄、收寄验视、过机安检”等制度。丰富禁毒宣传教育形式,聚焦青少年等特殊群体,以防控新型毒品、医用麻精药品滥用为重点,综合利用各类媒体资源,扩大禁毒宣传辐射范围,营造良好社会禁毒氛围。
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