蛰伏七年,乘AI东风再起航。一场于2018年由九大手机厂商发起的快应用联盟,在经历多年技术积累与生态打磨后,正借助AI浪潮完成战略升级。
据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,快应用生态已覆盖15亿设备,服务用户规模突破8亿,商业价值累计达140亿元。快应用从“即时服务”向“AI服务核心载体”演进的路径愈发清晰,并于2025年正式升级为“快应用智慧服务”。
在AI服务落地的过程中,用户对“主动服务”和“个性化推荐”的接受度显著提升。快应用凭借其“轻、快”的技术基因,成为AI服务落地的核心载体,为服务生态的智能化提供了技术支撑。
诞生背景:服务形态升级驱动技术革新
随着移动互联网服务形态的不断演进,用户对服务的即时性、便捷性和场景适配性提出了更高要求。为更好满足用户需求,提升服务分发效率,2018年,OPPO、vivo、小米、华为、联想、魅族、努比亚等九大国产手机厂商联合发起成立“快应用联盟”,推出统一技术标准的轻型应用生态。
这一生态的建立,旨在通过技术协同与标准共建,为开发者提供更高效、更便捷的服务接入路径,同时也为用户带来更流畅、更智能的服务体验。快应用以系统级集成、轻量化容器、跨端兼容等技术优势,逐步构建起一个开放、统一、高效的服务分发体系。
图源:视觉中国
经过多年发展,快应用生态已实现对主流安卓设备的全面覆盖,服务用户规模持续扩大,商业价值稳步增长。在AI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,快应用也迎来战略升级,正式升级为“快应用智慧服务”,致力于成为AI服务落地的核心载体。
快应用,如何突破传统服务的瓶颈实现进化
在移动互联网服务趋于饱和的当下,快应用的崛起并非偶然。当开发者苦于生态封闭、体验割裂时,这个由几大安卓厂商共同构建的轻量化体系,为传统服务模式带来全新变革。
首先是用户触达效率的瓶颈。传统应用商店中,用户需要通过搜索、下载、安装等多个步骤才能使用服务,流程复杂、体验割裂。快应用通过“服务前置化”破局,借助桌面、全局搜索等零摩擦入口,将用户决策路径压缩至毫秒级。这种“所见即所得”的触达效率,释放了中长尾服务的生存空间。
图源:视觉中国
其次是场景割裂的体验断层。传统服务模式存在致命的场景跳跃:用户在聊天记录中看到餐厅推荐,必须跳出对话启动外卖APP重新搜索,这种体验断层导致用户放弃转化。
快应用的革命性在于将自己深度融入操作系统的底层,使服务在用户所需场景中无缝唤起与流转,彻底打破传统应用之间的割裂壁垒,让服务真正围绕用户行为流动起来。
基因优势:AI服务的天然载体
当AI大模型从技术走向规模化落地,快应用展现出与生俱来的承载优势。这种适配性源于其底层架构与AI服务本质的深度共鸣——在操作系统级融合、轻量化容器、跨端协同、原生能力调用等方面,构建了其他技术形态难以企及的完整解决方案。
快应用通过深度嵌入手机系统,形成了无处不在的服务触点网络。从锁屏、负一屏到相机、地理位置等,用户在任何场景都能瞬时唤起服务。这种全域场景的触达,使AI能力突破应用孤岛,实现真正的全场景化渗透。
图源:视觉中国
在万物互联时代,快应用的跨端流转能力成为关键胜负手。其服务已覆盖手机、平板、车机、穿戴设备等多类终端,通过统一的多端适配框架,实现服务流的无缝衔接。对开发者而言,快应用提供的敏捷开发红利正在重塑AI服务生态。
服务闭环的重构也将用户体验推向新高度。传统APP“下载-安装-注册-使用”的四步流程,被压缩为“意图识别-服务直达-即时反馈”的极简路径。
快应用,智能体(Agent)的理想运行容器
智能体(Agent)的核心特征在于其自主性、目标导向性和环境感知能力,这要求它必须依托一个具备高开放性、强适配性和广泛触达能力的技术底座。而快应用正是目前最契合这一需求的核心技术载体。
快应用无需安装、即点即用的特性,天然契合智能体(Agent)“轻量触发、即时响应”的使用场景。在7月17日,快应用官方发布了开发者只需一次开发,即可将智能体(Agent)以快应用为载体部署到多个厂商平台,目前平台已经与Coze、百度等三方智能体平台打通,实现“一次发布,全域覆盖”。这种统一入口、统一标准的机制,大幅降低了开发者的适配成本,提升了智能体(Agent)的分发效率。
更重要的是,快应用已深度集成于各大厂商操作系统中,能够无缝调用系统级能力,为智能体(Agent)提供稳定、高效的运行环境。这也意味着,开发者不仅可以快速接入用户,还能借助系统的上下文感知能力,实现更精准的服务推荐与用户运营。
未来,随着意图框架、服务卡片、多模态交互等新能力的不断演进,快应用将成为AI OS时代下服务分发的关键基础设施以及AI服务的核心载体,持续推动智慧服务生态的发展。
小程序开发者低成本接入:
激活生态增量的重要引擎
除了拥抱智能体(Agent)生态,快应用生态也在积极吸纳广大小程序开发者群体。这部分开发者拥有丰富的内容和服务积累,但受限于平台封闭、分发渠道单一等问题,难以突破增长瓶颈。
为此,快应用推出了面向小程序开发者的低成本迁移方案,允许开发者几乎零代码改动,即可将原有小程序转化为Web快应用,并一次性上传至所有联盟厂商平台。
这一过程不仅简化了开发流程,还极大拓展了服务的分发边界。
对于开发者而言,这意味着他们可以轻松将已有服务带入快应用智慧服务生态,借助15亿+设备覆盖、20+个系统入口、以及8亿的用户触达,实现服务的广泛曝光和高效转化。同时,Web快应用也具备调用系统能力的权限,从而在体验和功能层面跟原生应用实现高度一致性。
此举不仅降低了开发门槛,也为快应用智慧服务生态带来了大量优质内容和服务,形成“开发者愿意来、服务容易上、用户愿意用”的良性循环。
未来:AI将全面激活快应用的技术及生态潜力
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,其将在快应用生态系统中真正发挥其优势。AI不仅能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推荐和个性化的用户体验,还能通过智能分析帮助解决当前面临的许多问题,如提高开发效率、提升兼容性、优化投放模型等。
根据2024年快应用联盟发布的《快应用智慧服务生态白皮书》中提到了卡片服务、意图框架与AI隐私标准三大智慧生态基石。其中,意图标准1.0已进入团体标准公示阶段,标志着AI服务生态从技术探索走向标准化落地。
意图标准的核心价值在于标准化表达用户意图,并通过系统级入口实现服务的高效分发。它不是对现有服务逻辑的替代,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抽象与整合,让系统能够理解“用户想做什么”,并据此主动触发相关服务。
未来,快应用联盟还将推动意图标准2.0与智能体(Agent)技术标准MCP和A2A的融合,进一步拓展意图覆盖的垂域场景,推动更多行业伙伴接入标准生态,为用户带来更智能、更流畅的服务体验。
结语:
快应用智慧服务,开启AI服务新纪元。
2025年,快应用智慧服务迎来战略升级,标志着AI服务生态迈入新阶段。依托意图标准、多终端协同、系统级整合等核心技术,快应用正成为AI服务落地的重要载体,为用户带来更智能、更便捷的服务体验,为开发者提供更高效、更广泛的触达路径。
在AI与终端深度融合的大趋势下,快应用智慧服务将持续推动服务生态的进化,携手开发者与厂商,共建开放、协同、智能的未来生态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权请联系删除
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